首页 > 景点攻略 > 问答 > 中国人去日本旅游为什么穿和服,关于去日本穿浴衣的问题

中国人去日本旅游为什么穿和服,关于去日本穿浴衣的问题

来源:整理 时间:2024-05-02 04:10:38 编辑:国内旅游 手机版

本文目录一览

1,关于去日本穿浴衣的问题

你要真穿中国的浴衣就SB了。日语里的浴衣是指夏天穿的和服。
没问题

关于去日本穿浴衣的问题

2,日本和服来历

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装,由中国的汉族服饰发展而来,三国时期东吴女人穿的几乎和和服一模一样,就是没有腰后的背包 所以在日本被称为“吴服”和“唐衣”,和服是西方人对吴服的称谓,现在日本人已经接受的这个称谓,但是很多卖和服的商店,还是写着“吴服”。 江户时代以前,和服的“浴”字是指“热水”,那时候人们把和服称作“汤帷子(Yukatabira)”。帷子指单衣,即用于单穿的衣物。古时的浴室基本上都是蒸气式的,和现在的桑拿很相似。人们为了防止被墙壁和柱子烫伤,都穿着汤帷子入浴。汤帷子被称为“和服”始于江户时代。后来,人们逐渐改变了入浴的形式,洗浴时不再穿衣,而是浸泡在热水中。于是,和服便成为洗浴完毕后穿着的简单衣物,并作为夏季休闲体现个人情趣的衣物延续至今。 此外,在歌舞伎等戏剧的演出后台,很多演员都穿着和服休息,直到轮到他们出场的前一刻,她们才换上演出服,完成个人角色的转换,出场演出。

日本和服来历

3,日本人为什么喜欢穿和服

日本的和服,与我们中国的旗袍一样,是日本的民族传统服饰。在中国,并不是每个女人都喜欢旗袍的,也不是平时常看到的。而在日本,和服却是每个女人的最爱,而且常常穿着和服招摇过市。为什么呢?原来这美丽的和服里面,隐藏着一个秘密。     日本女人并非天生丽质,她们不仅不能与欧美的女人相比,就是比起中国的女人来,也占不了上风。这首先要怪她们的身材太不行,她们既无欧美女人高大,也不及中国女人匀称,若是参加世界级选美大赛,恐怕连入围的资格都没有。     与身材瘦小不成比例的是,日本女人的腿部却是不恰当地高度发达,尤其是小腿,其粗壮强大,令人望而生畏。对此日本男人有个形象的称呼:大根腿,即“萝卜腿”的意思。     日本女人最缺乏当模特儿的资格,因为岛国人身材异常矮小,平时穿着长袍,踏在半尺高的木屐上,看上去还不讨人嫌,等到脱了衣裳,望上去真是难看得很,只见肥大的一段身子,四肢短小的如同乌龟的脚。     日本女人长成这样,应该怪罪于“榻榻米”这种特殊的起居方式,世代相传的跪坐与盘腿坐,使日本女人的双腿受尽扭曲和压迫,变得不成体统,就像过去我们中国女人裹小脚。     不过,聪明的日本人善于在不利的条件下扬长避短,化腐朽为神奇的,因此,为了掩盖缺陷,一种叫作“和服”的美丽服装,就是这样被发明创造出来了,成了日本的国服。     当日本女人用这种宽松修长、典雅艳丽的服装,将不起眼的躯体连同“大根腿”一起包裹起来时,奇迹就发生了:一个个妩媚娇柔、仪态万般的美人,出落在世人面前。说是包裹,并非全然封闭,和服的装束虽然森严繁琐,却在日本女人最迷人、最性感的胸脖这个部位上网开一面,留下最大空档,令天下男人心荡神摇。     日本女人的脖子确实好看,白晰玉润的肌肤划出一道柔美的线条,恰到好处地将和服点缀的更加绚丽妖娆。

日本人为什么喜欢穿和服

4,在日本为什么要穿和服

谁规定超过20就不穿和服的,大学毕业的女学生都穿和服合照啦。 LZ,你看动漫看多了? 关注一下汉服啦。
情况正相反,二十以下不一定要穿和服,二十岁穿上它,表示他们成年生活的开始。   “我们成年啦!” 年满20岁的日本女孩身穿传统和服,前往东京的一家游乐园参加成年节庆祝仪式。当天,大批20岁的年轻人在东京市政厅、大礼堂或公园参加了成人节庆祝仪式。日本成人节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,20岁传统上被认为是从少年进入成人的年龄。日本目前有约150万20岁的年轻人。 日本成人节相关知识: 一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是成人节,是全国的节日,鼓励那些最近进入成年期的人变成社会中自立的公民。在2000年以前,成人节是在1月15日。 地方政府为20岁的年轻人举行这个特殊的成年典礼,因为日本法律上的“成年”被定为20岁以上。他们在20岁生日时取得投票权,并且也开始允许吸烟喝酒。但随着这些权利一起的也有新的责任,因此20岁是日本人的一个大转折点。 自古以来,日本就已经举行成年典礼。过去,男孩在15岁左右就标明他们已经到成人期,而女孩大约在13岁时就已成年。在江户时代(1603年-1868年),这时的男孩要剪去他们前额的头发,女孩要染黑牙齿。直到1876年,20岁成为成年的法定年龄。 现在,男孩在成年典礼上都是穿着普通的衣服,但许多女孩选择穿传统的类似长袖和服的振袖---一种适合于未婚女子的专门样式的和服,有着特别的长袖子和精心制作的图案。对于未婚女子,振袖是他们能穿着的最正式的衣服,因此很多人在这天穿上它,表示他们成年生活的开始。 在日本,孩子们的人数正在减少。例如,1999年,大约有174万人(89万男孩和85万女孩)参加成人节;比前一年少8万,占总人口的1.4%。
好呗日呗

5,日本为何要穿和服

和服在19世纪末期以前偶尔也称作吴服。固定使用和服的称谓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,与西洋文化接触中兴起的概念。[1]吴服(ごふく,gofuku)这个称谓源于中国三国时期,东吴与日本的商贸活动将纺织品及衣服缝制方法经 传入日本的缘故。在更加精确的层面上,吴服一词是专指以蚕绢为面料的高级和服,而用麻布棉布做的和服会用“太物”来称呼。中国吴地以吴服闻名天下。《松窗梦语》载:“至于民间风俗,大都江南侈于江北,而江南之侈尤莫过于三吴。自昔吴俗习奢华、乐奇异,人情皆观赴焉。吴制服而华,以为非是弗文也;吴制器而美,以为非是弗珍也。四方重吴服,而吴益工于服;四方贵吴器,而吴益工于器。是吴俗之侈者愈侈,而四方之观赴于吴者,又安能挽而之俭也。”[2]《古事记》中卷曰:「若有贤人者贡上。故受命以贡上人名。和迩吉师。即论语十卷。千字文一卷。并十一卷付是人即贡进。又贡上手人韩锻。名卓素。亦呉服西素二人也。又秦造之祖。汉直之祖。」即是说百济给应神天皇的贡品里有论语、千字文、锻造工以及两个从吴国来的缝织女。这件事与兵库县的吴服神社祭祀的织姬和东汉渡来的阿知使主(刘阿知)有关。[3]“三十七年,帝遣阿知使主於吴,求缝工,得吴织·穴织等四女归。会帝崩,因献仁德帝。”[4]也就是说,当时从中国渡来两个织姬传入中国的纺织技术,吴织媛死后被当作吴服大神在吴服神社里被祭祀。[5]《日本书纪·雄略十四年》则称:「十四年春正月,丙寅朔戊寅,身狭村主-青等共吴国使,将吴所献手末才伎,汉织、吴织及衣缝兄媛、弟媛等,泊於住吉津」,即呉国から汉织·呉织が渡来帰化。[6]《日本书纪·应神纪》载:“三十七年春二月,戊午朔,遣阿知使主、都加使主于吴,令求缝工女。爰阿知使主等渡高丽国,欲达于吴。”《日本国志》亦曰:「应神帝之初,得《论语》、《千文》于百济王仁。四十一年庚午,复遣阿知使主、都贺使主于吴,二人,汉孝灵皇帝之后也,魏受禅后,辟乱至倭。考庚午即西晋永嘉四年,其日吴者,意当时就吴地求之也。此事载日本《应神本纪》。求织缝女。抵高丽,高丽乃副久礼波、久礼志二人为乡导,及得工女还」。[7]所以,和服的纺织和缝制技术最初是从中国传入的。此外,京都大酒神社也祭祀着吴织女和汉织女。神社石标上书「太秦明神 吴织神 汉织神;蚕养机织管弦乐舞之祖神」。另有日本西宫市喜多向稲荷神社祭祀了汉织女吴织女的织姬大明神。日本谣曲《吴服》唱曰:“不思议の事を闻くものかな。それは昔の君が代に。唐国よりも渡されし。词「绫织二人の人なるが。今现在に现れ给ふは。何といひたる事やらん。”。
日本樱花节时间:每年3月15日至4月15日。樱花热烈、纯洁、高尚,严冬过后,它最先带来春天的气息。因此,日本政府把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定为“樱花节”。在这个赏花季节,人们带上亲属,邀上友人,携酒带肴在樱花树下席地而坐,边赏樱、边畅饮,真是人生一大乐趣。“欲问大和魂,朝阳底下看山樱”。日本人认为人生短暂,活着就要像樱花一样灿烂,即使死,也该果断离去。樱花凋落时,不污不染,很干脆,被尊为日本精神。 至于着装,没有严格要求,讲究的可以穿和服,不过更多的是着休闲的服装。

6,日本和服的意义是什麽

和服的定义 和服种类繁多,无论花色、质地和式样,千余年来变化万千。不仅在男女间有明显的差别(男式和服色彩比较单调,偏重黑色,款式较少,腰带细,附属品简单,穿着方便;女式和服色彩缤纷艳丽,腰带很宽,而且种类、款式多样,还有许多附属品),而且依据场合与时间的不同,人们也会穿不同的和服出现,以示慎重(女式和服有婚礼和服、成人式和服、晚礼和服、宴礼和服及一般礼服)。和服本身的织染和刺绣,还有穿着时的繁冗规矩(穿和服时讲究穿木屐、布袜,还要根据和服的种类,梳理不同的发型)使它俨然成了一种艺术品。设计师不断在花色和质地上推陈出新,将各种大胆的设计运用在花色上,使现代印象巧妙地融入了古典形式之中。 江户时代以前,和服的“浴”字是指“热水”,那时候人们把和服称作“汤帷子(Yukatabira)”。帷子指单衣,即用于单穿的衣物。古时的浴室基本上都是蒸气式的,和现在的桑拿很相似。人们为了防止被墙壁和柱子烫伤,都穿着汤帷子入浴。汤帷子被称为“和服”始于江户时代。 后来,人们逐渐改变了入浴的形式,洗浴时不再穿衣,而是浸泡在热水中。于是,这种和服便成为洗浴完毕后穿着的简单衣物,并作为夏季休闲体现个人情趣的衣物延续至今。从价格上来说它和真正出席宴会的和服相差很大,一般在10万日币左右,而一般的和服则至少要100万。 最初的日本服装是被称国“贯头衣”的女装和被称为“横幅”的男装。所谓“贯头衣”,就是在布上挖一个洞,从头上套下来,然后用带子系住垂在两腋下的布,再配上类似于裙子的下装,其做法相当原始,但相当实用。 所谓的“横幅”,就是将未经裁剪的布围在身上,露出右肩,如同和尚披的袈裟。 日本的和服,就是以此为基础逐渐演经而成的。在日本出土的公元素至7世纪的古墓的人偶埴轮上,已经有了各种和服的形象资料。 公元8世纪,中国唐代服装传入日本,对日本的和服产生了很大影响。当时和服的名称,如"唐草"、"唐花"、"唐锦"等。"贯头衣"、"横幅"以及后来的"和服",受到了东南亚的中国唐代服装的影响。但是在裁剪和制作上,和服却有其独到之处:和服属于平面裁剪,几乎全部由直线构成,即以直线创造和服的美感。和服裁剪几乎没有曲线,只是在领窝处开有一个20厘米的口子,上领时将多余的部分叠在一起。如将和服拆开,人们可以看到,用以制作和服的面料,仍然是一个完整的长方形。 各种和服在款式和穿着方式上有"大同",也有"小异",正是这些"小异",具有服装的一项重要功能:显示身份、年龄、所属的社会阶层。以女性的和服为例,这种"小异"主要表现在袖子上。和服的袖子大致分为"黑留袖"、"色留袖"、"本振袖"、"中振袖",等等。 1."留袖",即袖子相对较短。 2."黑留袖"和服往往点缀有精致的花纹,它是中年妇女的礼服,一般在比较隆重、庄严的场合,如婚礼、宴会时穿着。 3."色留袖"是有各种颜色的和服,穿着者比穿"黑留袖"的人年轻,也是隆重场合时穿着的礼服。 4."振袖"是未婚的日本青年妇女的传统服装,比较豪华,一般只在庆贺典礼、毕业,以及新年时穿着(今天,即使在这种时候也很少有人穿着这种和服)。 所谓"振袖"就是长袖,往往长达1米左右,垂至脚踝。 5.另外,还有一种被称为"色无地"的和服,在平时穿着。"色无地"没有花纹图案,但有颜色。 通气,是和服的一大优点和特征,因此和服的袖口、衣襟、衣裾均能自由开合。不过,这种开合,尤其是衣襟的开合,有许多讲究。不同的开合,具有不同的含义,显示穿着者不同的身份。例如,艺人在穿着和服时,衣襟是始终敞开的,仅在衣襟的"V"字型交叉处系上带子。这种穿着方式,不仅给人以一种和服似脱而未脱的感觉,显示一种含蓄的美,而且能显示从事该职业的妇女的身份。反之,如果不是从事该职业的妇女在穿着和服时,则须将衣襟合拢。但即使是合拢衫襟,其程度也有讲究,并以此显示穿着者的婚姻状况:如果是已婚的妇女,那么 衣襟不必全部合拢,可以将靠颈部的地方敞开。但如果是未婚的姑娘,则须将衣襟全部合拢。事实上,和服的穿着有着如此之多的讲究,以至在日本有着专门教人如何穿着和服的"教室"。
就是衣服
文章TAG:中国中国人国人日本中国人去日本旅游为什么穿和服

最近更新

相关文章

景点攻略排行榜推荐